3600看书
繁体版

第27章 第 27 章(3/5)

且这几天沈常胜对他的态度突然就变得和煦了起来,没有了第一天见面时的浓郁塑料感。

        两人偶尔也能聊聊厂里八卦和时事政治的话题。

        可以和谐相处,戴誉当然求之不得了,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男同志,若是彼此再互不理睬,那也太惨了。

        这会儿女同志们还没回来,沈常胜主动跟戴誉提起了他的新工作。

        “我上午按照科长说的,去车间寻找报道素材,结果听到的都是抱怨,工人们对进军南方市场的事情一片怨声载道!”沈常胜似乎也颇觉气愤,脸上的青春痘都更红了,“为了生产足量的棒啤往南方送,现在所有车间都是二十四小时开工,甲乙丙丁四班倒,工人们都是超负荷工作。”

        沈常胜将拖布杆往地上一杵,问戴誉:“烟酒公司本来就负责包销我们厂的啤酒,你说杨厂长这样急火火地打开南方销路图个啥嘞?”

        他大舅在这件事上投了反对票,许厂长虽然没反对,但是保留了意见。

        沈常胜觉得戴誉是靠着许厂长的关系进来的,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肯定也是站在许厂长这边。

        戴誉也有撰写新闻稿的工作,他这会儿正给钢笔吸墨水,听了沈常胜的话,不答反问:“你知道在一九五二年的全国第一届评酒会上,评选出了几个国家级名酒不?”

        在酒厂工作,这点常识沈常胜还是有的,点头道:“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陕西西凤。”

        “刨除口感之类的硬件条件不提,你说它们凭啥能被评为名酒?”戴誉又问。

        沈常胜直言道:“除了好喝还能是因为啥?”

        “我们省特产的高粱红不好喝吗?”戴誉一哂,“想当选上名酒那得‘有名’啊!酒香也怕巷子深嘛。”

        “就算是这样,那人家名酒都是白酒,跟咱们厂的啤酒是两码事。”沈常胜觉得他说的虽有一定道理,但是对啤酒并不适用。

        “能有第一届评酒会,就会有第二届,谁知道第二届会不会评出个‘四大啤酒’呢。现在全国的啤酒厂就那么几家,老百姓也开始渐渐接受啤酒的独特口味了。这就是一块未开发的□□,不趁着现在打响名声,临到参加评选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市场也未必买账呀!”

        戴誉早就在与传达室大爷的聊天中了解到,杨副厂长原来是烟酒专卖公司的干部,说不准她是不是得到了什么内幕消息,才这样着急上马大项目的。

        据他所知,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就在明年,啤酒也将被列入评选范围。

        滨江啤酒厂采用的是苏联酿造技术,与用日本和德国技术产出的啤酒,口味略有差异,但除了专业评酒师,普通人少有能说出具体不同的,喝着都是一个味儿。如此,为厂里的产品打响知名度就很关键了。

        “说实话,我还是很佩服杨厂长的,女干部能有这份魄力,思路这么开阔,实在是难得。她这是帮咱们厂提前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啊!厉害厉害!”戴誉摇头晃脑地隔空给领导拍马屁。

        听得沈常胜直撇嘴。

        宣传科办公室外,杨副厂长和吴科长已经在门边站了半晌了,杨副厂长刚被迫听了下属的一通马屁,心情大好,唇角似是带着一抹笑,对吴科长道:“你进去通知小戴来会议室开会吧,我就不进去了,免得他们尴尬。”

        吴科长无奈点头,心说,那小子才不会尴尬呢,若是知道他的隔空一记马屁正巧被领导无意间接收了,还精准地搔到了领导的痒处,那尾巴不得翘到天上去呦。

        听到门口有动静,沈常胜机灵地重新拾起拖把拖地。

        吴科长已经对他的勤快习以为常了,直接绕过他,对戴誉道:“小戴,两点半在小会议室有个会,是关于下周扫盲班开课安排的。你去代表咱们宣传科出席一下。”

        戴誉拿上笔记本来到走廊尽头的会议室,这所谓的会议室还没他们办公室大呢,四四方方的,零星堆着几把缺胳膊断腿的椅子,不像是会议室,倒像是杂物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