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看书
繁体版

第四百一十章 旗帜(2/3)

也许皇帝觉得他自己生日或者是太祖皇帝生日那天才是国庆节呢!毕竟在古代皇帝的意识中“朕即为国”。
  “我大乾立朝那日自然应为国庆节,此节日名称甚好,那国旗可还有何讲究?”皇帝问道。
  “国旗最好是长方形的,图案最能代表国家的,对了,还应有国歌以备在升旗时颂唱。”张晓瑛又说道。
  “此事应由礼部斟酌,你近日可想好那皇家学会的事情该如何做了吗?若是还未想好暂时放两日,去礼部跟负责此类事物的大人商议商议,尽快把这国旗制出来。”
  皇帝说道,大乾立朝那日就在下月,最好是那日之前就有国旗挂着,特别是,要尽快挂到南诏各地的衙门上。
  “还未想好,陛下,不过近日安平倒是想到了一件旁的事情,咱大乾还应该设有面向普通民众的藏书楼,尽量使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机会获得学识。”
  张晓瑛说道。
  由于当下书籍的价值不菲,大乾虽然也有类似现代图书馆的藏书楼,但都仅是面对少数人群,比方太学里的藏书楼就是面对里面的太学生,私人所办的书院藏书楼就是面向在自己书院求学的学生,此外还有一些寺院的藏经阁也会开放给贫困的学子。
  据她老爹说翰林院的掌院大人也在某个寺院里寄宿研读藏书五年之久,而他自己也曾经想过到寺院寄宿,由于种种原因便没有成行。
  其实所谓的种种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她哥小时候太过调皮捣蛋,他爹得一直把她哥拉扯在身边。
  当然古代也有国家级的藏书楼,毕竟我国的统治阶层向来重视文化知识的收录传播,管理这些图书馆的不乏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老子便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而在大乾翰林院掌院大人亲自兼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那普通人更是难以涉足了。
  而图书馆对于知识传播的作用毋庸置疑,张晓瑛自己的周末假期有大半的时光都是在国家图书馆里度过的,因此在大乾创建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图书馆也是她的理想之一。
  “朕不是说过了吗?你想如何做都可,需要何物何人都由景烨帮你解决。”皇帝说道。
  那她就不客气了,张晓瑛又说道:“陛下,安平还需筹建一个有出版权限的印书馆。”
  其实就是要办一个出版社的意思。
  她从房车上打印出来的某些书籍并不适合拿到别家的书坊打印,比如介绍制造枪炮弹药的书籍,而她也是最近才发现,大乾的印刷术仍然还是雕版印刷,并没过渡到活字印刷。
  也不清楚原本在北宋出现发明了活字印刷的毕昇没有出现还是什么情况,但当年毕昇虽然是在北宋出现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由于各种原因,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应用也已经到了元初时期了。
  而且,张晓瑛当然不想再使用手工印书了,她最近其实一直在研究怎样把现代印刷术引进大乾。
  印刷术在文明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张晓瑛一家穿越前,印刷术已发展到应用上了纳米技术,而排版全都使用上了电脑,那些铸字机和印刷机已经作为文物摆在了博物馆,但比起大乾如今的印刷术已是极大飞跃了。
  既然开始了工业化,科学知识需要大量普及传播,印刷术也不能拖后腿,而是应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皇帝静静地看着她问道:“为何?此前你的书不是都拿到曦林书斋刻印吗?”
  大乾也不是不允私刻,曦林书斋本身也是私刻坊,大乾也有中央和地方的官刻坊,但私刻大多数并不会对外出版售卖书籍,大多是刻印族谱经卷一类。
  “陛下,有些书目并不适合外流,但又有必要留存于世。”张晓瑛说道。
  据说现代曾经有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资料学习,在自己家中的车库里,制造出了一个小型核反应堆!
  皇帝秒懂,张大郎捣鼓出来的枪炮弹药制作方法可不就是不能外流吗?往后说不准还有更多不方便外流的书籍呢!
  张晓瑛看皇帝没说话就又说道:“安平还想邀六皇子殿下一起开设这家印书馆,或者这印书馆隶属于皇家学会也可行。”
  皇帝心里微微一松,大手一挥说道:“你自己定罢!”
  张晓瑛:……
  明明就等着我说出这话来呢吧?
  从皇宫出来,谭大人跟陆大人都在宫门外等着张晓瑛,他俩今日的工作就是跟着安平郡主把这学堂的事情落实下来。
  “咱们先到礼部找负责礼仪的大人。”张晓瑛说道。
  “二殿下就主管此事,您不若直接寻他就好。”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