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看书
繁体版

第十章 贞观之治(3/4)


    李世民欣然道:"你肯听胼吐昔水便戍,子陵会更没有聆听的兴趣,新朝必须有新朝的气像、旧人不是不好,不过却惯于依从皇父以前那套作风,缺乏进取精神,我巳有初步构想,玄龄、如晦、宇文仕及、无忌、你的李大哥、魏征、知节、敬德、叔宝、世充等均会被重用,却不是立即把他们摆上最高的位置,而是在两三年的时间内,看他们实际的表现,逐步擢升,取代以往太上的臣子,使新旧朝交替不致出现权力的倾轧,且可与太上保持最好的关系,此为目下的头等大事。"

    寇仲咋舌道:"皇上深谋远虑,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换过是我,肯定前两天巳杷整个天策府原装不动的搬入太极宫。"

    李世民笑道:"不要整蛊作怪。我知你巳听得不耐烦,最后一个烦恼是有关颉利的,我今天案上的表章裹,有份奏章由长安城二十多名将领联名上奏,说甚‘夷狄无信,盟后将兵,忽践疆境,可乘其便,数以背约,因再封之,匆失良机亡石瓦‘,你说该怎办?"

    寇仲戏言道:"兹事体大,臣不敢乱言。"

    李世民正容道:"说到军事形势上的决策,朕只服你寇仲一人,此事交由你全权处理,其他人说的话,朕当作耳边风。"

    寇仲失笑道:"皇上真厉害,我就逼颉利立誓以后不再支持梁师都,作为交换他安全撤退的先决条件如何?那皇上可凭此安抚主战的大臣们。"

    李世民伸手与他相握,两人对视会心仿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实力是一切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根本,现在李世民正逐渐掌握能威慑四夷,统一天下的实力。

    当寇仲离开李世民的临时辫公书房,心中百感交集,李世民那一套治国的手腕,是他永远学不来的,师妃暄确没看漏眼。

    颉利今趟无功而回,将注定其败亡的命运。李世民只因根基未固,故把与颉利的决战推后。终有一天,李世民会倾全力讨伐颉利,一劳永逸地除掉此大患,以保大唐的长治久安。

    并收杀鸡警猴、驯吸四夷之效。

    徐子陵日落前抵达长安,李靖夫妇亲来迎接,长安仍是处处欢乐热闹的气氛情景。为免惹起哄动,三人登上马车,侍卫前后护行,朝东大寺的方向驯去。

    红拂欢喜地透窗张望,欣慰道:"从没有一场战事这临近长安,可是却一反惯例不用宵禁、没有任何伤亡消息传来,这对皇上彷登九五之位非当有利,是天大的吉兆。"

    接着别过悄脸,正容道:"子陵和小仲为天下所仿的事,没有人会忘记的,"

    徐子陵连忙谦让,心忖愈快忘记愈好,万众瞩目的日子,最不好过。

    坐在后排的李靖道:"防线方面情况如何?关内外来的先行队伍,于午后经过长安,开往前线。据我估计,十七万大军将在三四天内齐集武功。听说突利和其中几个首头见过皇上,答应立即退返北塞,足否有这回事?"

    徐子陵点头道:"确有其事,颉利只余下他十万人的金狼部队,不遇金狼军干野战名震塞内外,正尔交锋,即使我方兵力占优,仍难言必胜。幸好颉利的胜算比我们更低,僵持下去,颉利始终要屈服,寇仲会让他体面地退走。"

    稍顿道:"宋二哥方而有甚消息?"

    李靖道:"宋二公子一行人等,昨早全体安然谛来,95家十多个首脑人物落网,95贵自杀身亡。皇上到武功前曾吩咐,95家的人交由你们处置。"

    徐子陵道,"国有国法,不应有太多例外。95家的事,交由刑部处理,只追究罪魁元凶,勿要章连无享二目从者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红拂喜道:"子陵真明白事理,宋公子等刻下在兴庆宫,宋公子被雷大哥缠得很惨,不住要为即将择日开张的贞观钱庄筹谋定计,小俊则在烦恼如何光荣引退。"

    徐子陵心中涌起温暖,抵长安后他们曾有过极艰苦失意的时刻,不过一切己成过去。与青漩相宿相栖的幸福日子正在前路迎接他,自离开扬州后,他还是首次感到美好的未来如此有血有肉地掌捉在手心内。

    妃宣也应为这理想的结果而欣悦。在李世民的统冶下,中上将出现前祈未有的盛世,民众的苦难戊为过夫。"

    第一批先头部队乘飞轮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